運村大橋新設三孔水馬壹再“惹禍”
查詢:事端多發,已致使1人去世多人受傷 答復:為護橋而設,將從頭調研並選用辦法
中國江蘇網11月6日訊 運村大橋位於常武路前黃鎮段,是壹座重達360噸的鋼構造橋梁,南北堍建有引橋,是溝通前黃與運村、漕橋區域的首要橋梁。本年6月,交通部門在這座橋的南北引橋上放置了211個水泥三孔水馬,將正本混合的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道離隔。這本是正常的交通管理做法,但爾後數月本地大眾卻發現,三孔水馬致使巨細交通事端不少:1個月前1名安徽小夥騎摩托車撞上三孔水馬,經搶救無效去世,起碼有2名傷者撞至骨折,多輛車嚴峻受損。
記者對此進行了壹番查詢。
11月4日上午,記者來到運村大橋,提起橋上的水泥墩,在橋下做了多年生果生意的顧先生直搖頭,“那就是事端墩,小夥子真可憐!”他和鄰近居民告訴記者,在1個月前的壹天晚上10時許,壹個20多歲的安徽小夥騎摩托車到運村買了宵夜由南向北過橋,效果壹頭撞上橋基地的水泥墩,送醫院搶救無效去世。顧先生說,除了這個小夥,從本年6月至今,撞上水泥墩致使的交通事端不少,而沒有放置水泥墩前,橋面上較少有事端發生。居民楊女士說,就在三四天前,壹輛汽車跋涉到大橋北堍時迎頭撞上水泥墩,效果車輛嚴峻受損,“壹個輪胎飛出去老遠”。記者現場查詢發現,這些水泥墩每個有2米長,為梯形構造,分隔出的非機動車道寬2米出面。奇怪的是,盡管南北橋堍設有水泥墩,但橋面基地有近50米長沒有設置水泥墩,僅有的壹起去世事端恰是發生在這壹缺口處。
23歲的小賈是楊橋村村民,正本他在湖塘壹家4S店當技工,近期卻不得不休憩在家。11月1日晚上9點多,小賈下班後騎著電動車回家,由北向南過橋時,他跋涉在不寬的非機動車道內,下坡時對面機動車道上壹輛汽車打著遠光燈,晃得小賈看不清楚,由於車速較快,小賈壹時慌了神把不住車頭,壹下就撞在了水泥墩上,時間短昏倒後他清醒過來,感觸右手苦楚難忍,立刻打電話給爸爸。到醫院檢查為右手橈骨骨折,術後有必要在家休憩2個月。楊橋村村民老賈是壹名鄉村大廚,8月24日下午1點多,他騎摩托車由北向南下橋時,車子俄然刮擦到水泥墩傾倒,摩托車重重地壓在了他的身上,效果致使8根肋骨、掌骨骨裂,至今已花去1.3萬元醫藥費,還得起碼休憩半年。小賈和老賈分析說,水泥墩常常“生事”疑問或許出在三個方面:壹是水泥墩每個重約半噸,太“健旺”;二是別離隔的非機動車道太窄,“鄉村常常有人逆行,簡略出事”;三是橋面基地沒有三孔水馬,會給不熟悉路況的人構成前方開闊的幻覺,尤其是晚上。
記者隨後從本地交警中隊了解到,本年1月至今,運村大橋上發生交通事端10余起,對比去年同期沒有明顯增加,較為平穩。不過,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由於和三孔水馬相撞是獨自事端,假定沒有人員嚴峻傷亡和嚴峻財產損失,非機動車駕駛人壹般不會報警。那麼,正本雙向四車道的開闊橋面為何要設置這麼多粗笨的三孔水馬?帶著疑問記者來到武進區公路管理處。該處維護管理科李副科長說明,本年5月公路維護人員發現運村大橋兩頭路面凹凸不平,存在安全隱患,所以對兩頭路面施工修改,就在施工期間維護人員又發現南北橋堍擋墻有裂縫,經過查詢調研,他們發現致使裂縫的首要原因是重載貨車常常借橋側非機動車道超車,將裂縫修改後路政科於6月在南北橋堍設置了水泥三孔水馬,初衷是引導重載貨車,維護橋梁和非機動車。至於為何不必別的輕型質料的分隔護欄,李副科長的說明是“公路上不選用城區道路上的阻隔護欄,首要是為了安全起見,否則設置了也是形同虛設”。對橋面基地沒有設置水泥墩,路政科黃副科長的說明是橋面非機動車道較窄,假定設置,壹旦有三輪車跋涉至此就會被卡住,倒運通行。
采訪結束時,記者從武進區交通局得知,對於運村大橋水泥三孔水馬,交通部門會組織人員從頭調研,並從速選用辦法確保通行安全。